关于我们
金属瓦图片公司简介
金属瓦图片组织机构
金属瓦图片市场行情
金属瓦图片领导致辞
 联系我们
       

西安东申景观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电话:029-89192159
手机:13572804784

联系人:詹先生

网址:www.dongshen6.com

Q  Q1057776688
办公地址:西安市科技六路橡树街区D2501

工厂地址:西安市鄠邑区涝店工业园
 
市场行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市场行情  

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之历史演变古建瓦


文章来源:仿古金属瓦dongshen6.com官网    (2012-12-15)   Hits:3000

 

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之历史演变古建瓦

摘 要: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考古资料和现存实例进行研究,对以彩画为主的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作了详尽的分析,了解柱子的装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铝瓦与上架部分的彩画不尽相同,应将其作为一个与上架既有联系又独立的构件进行研究 铜瓦
    
关键词:柱 楹 彩画 雕饰 朱红暖色 青绿冷色

  "柱,楹也"[1]。在中国古汉语中,柱和楹基本同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柱之言主也,屋之主也。......按柱引伸为支柱柱塞。不计纵横也。"又《释名》有云:"柱,住也。楹,亭也合金瓦;亭亭然孤立,旁无所依也。齐鲁读曰轻:轻,胜也。孤立独处,能胜任上重也。"可见,柱、楹是指竖向能支撑屋顶重量的构件。由于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中,柱是最主要的承重构件,且又孤立独处,具有独立的视觉效果,并直接与人们的生活相接触,故地位突出,所谓"屋之主也"古建筑。古人由此赋予它很多的象征意义,于是,柱子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和华丽的装饰。柱子的装饰,主要有彩画、雕镂等方式,而彩画由于其快捷、方便、表现力强等特点,最终成为最为广泛使用的装饰手段。除此之外,尚有用金玉、珠翠、锦绣、琉璃等,甚至有用镜子、螺钿等材料来装饰柱子的作法[2],更是奢华而新奇,并对后世柱子彩画的装饰纹样和构成方法产生很大的影响。金属瓦在整个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柱子的装饰经历了由简到繁,又复归于简洁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先秦与秦汉时期的柱子装饰
    建筑彩画等装饰手段的产生,源于原始先民的仪式活动、审美要求和对木结构的保护作用古建材料。从考古材料和文献中有关先秦时期建筑装饰的记载,可知当时宫殿建筑中的木构件已有了彩饰、雕饰等的装饰处理[3]。文献中亦有柱子装饰的记录,虽然有限,却也可以看出端倪。《春秋·谷梁传》卷三记载"(庄公二十三年)秋,丹恒宫楹。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 。"从这句话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柱子装饰的样貌:()用色彩涂刷是柱子装饰的主要方式之一,这是初级阶段的柱子彩画。()柱子都是以单色涂刷为主,不作或只作局部彩绘[4]()柱子刷饰的颜色多种多样,有刷红黑、青、黄等不同颜色的,不象后世,基本上是以朱红色系为主,到明清时期,柱子更是一律刷红[5]()柱子上涂刷的色彩根据礼制的要求,有明确的等级限制,不得僭越。春秋时期,以丹为贵,依次为丹、黑、青、黄金属瓦
    
秦汉是民族大统一时期,特别是汉代,农业和手工业大大发展,为建筑装饰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技术的保障,而且礼制的约束相对松弛,僭越已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其时宫殿建筑和贵族宅邸装饰成风铝瓦。根据有限的文献及考古资料,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汉代建筑柱子装饰的特点:()汉代重要建筑的柱子装饰是雕、绘并用的,但雕饰更为突出,雕刻技术已极为成熟,并被广泛使用[6],这一点可求证于画像石与画像砖琉璃瓦。如山东微山县两城和曲阜县旧县等出土的画像石,都很好的印证了"雕楹"之说(1),画中柱子满雕波浪纹或出形纹,说明汉时贵族建筑之柱大多通身雕刻几何形纹样以作装饰。彩绘的技术还不太成熟,应用范围也不如雕饰广泛。()雕饰一般以剪影式浮雕方式在柱子上满雕纹样;也有雕刻之上再施彩的手法,以朱色为多[7];还有雕刻上施铜漆的方式[仿古瓦厂]()柱子彩饰还是以单色通刷的方式为主,也多用丹朱之色[9]。虽然汉代柱子饰色也是以丹为贵,这是袭自周礼的传统,但并不被严格遵守,民间也常有用丹朱之色的。()重要建筑的柱子经常绘有各种纹样,图案题材与当时所流行的装饰题材一致,多为云气、花卉、符瑞辟邪等[10]()除雕刻彩画以外,也有不少王公贵族的府第用金玉、锦绣等包裹柱子的装饰手法[金属瓦]
可见秦汉时期柱子装饰手法远比先秦时期丰富且复杂,装饰部位也出原来的几处重点部位到通身雕绘。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柱子装饰 铝瓦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战乱动摇了两汉以来传统价值观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儒学和传统礼法的影响大为削弱,老庄玄学得到发展,蔑礼放浪成为一时风尚,佛教得到巨大的发展。外域文化随佛教传入中原,对汉文化形成一定冲击作用。在建筑装饰上铝瓦,大量外来图案、纹饰、色调与装饰技法,也随佛教输入,对传统装饰艺术产生较大影响。彩画和雕刻技术因此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出现了"晕染""叠晕"技法。其时,装饰柱子的手段也更多样,从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得到的有关柱子装饰的资料,可能推测当时的柱子大约有以下几种装饰手法铜瓦
    1
、柱子通刷秦红,这仍然是最普遍的装饰方法。这一时期的宫殿和庙宇等高级别建筑,据从文献中得到的印象,已广泛流行墙面涂白、木面涂朱的施色方法。北魏杨 之所撰《洛阳伽蓝记》中多有"朱柱素壁""白壁丹楹"等描述[12],另晋代陆刿所著《邺中记》中也有"朱柱白壁"之语[13],这也敦煌石窟北朝壁画和诸多阙形龛上也经常可见。南朝梁赋中多见"紫柱"之称谓,其色或稍深于丹朱,也属于这种柱子装饰范畴。大面积的白色衬托框架形的红色,富有朴素大方而又不失明艳的色彩效果铜瓦,此后成为中国建筑尤其是北方官式建筑最常采用的施色方式。此时的丹、朱之被广泛使用,不再限于天子之用。
    2
、柱子在红地上通身彩绘。这是较单色涂饰更进一步的柱子装饰手法。河北北响堂石窟第七窟是北齐时开凿的石窟,其室内佛龛的壁柱柱身就是红地上满绘花卉;敦煌第251窟中的柱子是在红地绿边内绘黄、黑(已变色)和石绿相间的卷草坟,这些都是很好的实物例证。文献中也有这类记载,《南史·后妃传下》有"花梁绣柱"之语[14],《洛阳伽蓝记》也有"绣柱""绮柱"之称[金属瓦]。此时建筑彩画(包括柱子彩画)已产生出以朱、青、绿三色为主要色彩的施色特点,一般以朱为地,青绿色界边或绘花纹,整个彩画效果呈朱红暖色。而柱身上所绘的装饰纹样常用的有仰覆束莲纹、忍冬卷草纹、连珠纹等由异域传入的装饰纹样。
    3
、雕刻楹柱也是该时期装饰柱子的主要方式。《拾遗记》中记载了后赵石虎在邺都"太极殿前起楼,仿古瓦......,屋柱皆隐起为龙凤百兽之形,雕斫众宝,以饰楹柱。"这是一种隐起华的雕刻手法,装饰效果与彩绘相近,后世为彩画所替代。龙门古阳洞的上层大龛(约北魏太和末年,498年前后)中,有两处龛柱雕饰束莲。北齐响堂山石窟檐立柱及龛柱几乎都采用"火珠束莲柱"这种外来造型,是北齐时期流行的柱式。北魏嵩岳寺塔的底层椅柱,也饰有火珠垂莲。这种柱身装饰到隋唐以后逐渐演变为柱身彩画。
    4
除了用彩画雕刻等手法装饰柱子外,特别奢华的建筑还有用金银铜、织物等包裹柱子的手法[16],甚至有用曲镜包裹柱子的[17]。这种包裹柱子的装饰手法,大约源自春秋时期的金 装饰铝瓦。金 为加固木构件而产生,后逐渐演变纯装饰构件,至魏晋南北南时期,是又演变成用种种华美材料包裹木构件以作装饰,这种装饰手法对后世彩画图构成的形式影响极大。
    
此时,柱子装饰还是彩、雕并用,但彩绘的地位已逐渐提高,大有超越雕饰之势。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柱子装饰 铜瓦
    隋唐凡三百二十七年(581年-907),经过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国力强大,声威远播,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文化也因此呈现出一派繁荣自由的景象。在这种充满蓬勃生机的整体文化氛围中,唐代人创造出一种真诚、豪迈、富有独创精神的建筑艺术风貌,建筑装饰艺术也具有质朴、多样而不失精美的特点。之后的五代十国(907年-979),由于事,经济处于萎缩阶段,建筑装饰艺术风格虽大多仍袭唐制,但比较粗糙,远不如唐代的大方浑厚与精致。作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的柱子装饰也因此产生出富有时代气息又符合自身特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国内现存的石窟、铜瓦墓葬、佛寺等的柱子装饰实例和敦煌壁画、绘画中所表现的柱子装饰形象,以及古代文献中对柱子装饰的记载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此时的柱子装饰具有以下诸多特点。
    1
、此时,彩画已成为柱子装饰的主要手段,雕刻柱子的作法还在一些佛寺、宫殿等高级建筑中有所保留,但已不普遍。其他装饰手段,如用金银、织物、铜镜等包裹柱子的方法,虽在极个别的建筑中还在使用,但主要是作为彩画的一种样式而存在,即用彩画模拟金银织物包裹柱子的形象,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柱子彩画样式金属瓦。敦煌唐代壁画中的大量建筑形象上,柱子常饰有这种彩画,柱身中部约当全柱高度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一段绘团花图案,上下以水平线道为界,好似织品围裹的效果(2)
    2
、大量涌入的外来文化虽不能动摇隋唐时期相当完善的木构体系,却为建筑装饰带来了丰富新颖的颜料色彩、装饰纹样和构成方法,仿古瓦比六朝时期更有发展。此时流行的团花、连珠、莲瓣、卷草等图案都是外来纹样与本土纹样结合的产物,并在柱子彩画上均有体现[18]。团花大量使用在中唐时期的柱身上,卷草花卉图案则在唐末和五代时期被广泛用作柱身遍地花纹。古建材连珠纹一般用作水平饰带,将柱子分成几段,或作为仰覆莲的束腰。莲纹继承南北时时期雕刻柱子的做法,柱头用覆莲瓣,柱脚用仰莲瓣与柱头对应,柱中则用束莲。
    3
、隋及初唐时期,柱子的形象比较质朴,即使是比较重要的建筑,如宫殿、佛寺等,大多亦仅通刷丹、朱、赭等红色系列[19],与大片白墙形成"朱柱素壁"的对比效果;也有在柱头、柱中、古建筑柱脚处稍作装饰的(3)。到中唐以后,柱子彩画逐渐繁丽起来,柱子中段往往绘有织物包裹的形象,以交错布置的团花图案为多,并以水平线道为界。到晚唐五代时期,柱子彩画更是华丽,柱身不再分大约均等的几段,而是将整个柱子分成柱头、柱脚、柱身三个部分[20],与北宋《营造法式》中的构图方式已颇为类似,柱身满饰卷草花卉纹样,产生遍地华的彩画样式,个别也有绘天王等人物形象作装饰的[21]
    4
、隋唐五代的柱子彩画,大多是以朱赭之色为地或通刷,呈暖色[22],偶也用黑色涂刷柱子[23],但也已出现了青绿冷色柱子彩画的萌芽[24]
    5
、柱子彩画已广泛采用晕染手法[25],但叠晕手法还很少用,更没有建立成熟的叠晕制度。
    6
、彩画中典型的构图法"双破"[26]"一整二破"在柱子上也被广泛使用[27](4)
    
以上仅是对国内非常之有限的实物与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免失之偏颇,由于唐代建筑艺术对日本的影响非常之大,又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因此对日本奈良、平安、镰仓时代唐样建筑柱子装饰的研究[28],可以弥补以上分析的不足。现对上面的总结作以下几点补充:
    1
、此时日本建筑的大多柱子也是涂刷单一的色彩,常用朱红色或素木色,铜瓦偶有黑色[29]。特别重要的建筑,如当时的阿弥陀堂内部的中心四柱,往往装饰华丽[30],色彩除了呈现暖色调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出现青绿冷色调倾向[31](5)。可见在唐代中国本土也应该已有青绿柱子彩画的出现,这为上述第四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
、日本建筑的柱子彩饰常用连珠纹复合而成的横向带饰将柱子分成几段,结合中国本土的实例,可以看出隋唐时期柱子上的横向带饰,非常富有特色。早期横向带饰由上下两列连珠纹组成[32]铜瓦到了后期,不再用连珠纹,仅用上下两道线道围合花草图案形成横向饰带[33];直至宋代,横向带饰则完全简化为线道了。
    3
、横向带饰将柱子分成几段,两道横向带饰之间的区域,绘圆窠,内坐佛像,这应是源自于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寺中的龛柱。唐代也很可能除了柱头、柱中、柱脚绘莲瓣而将柱分成两半或柱身遍地华的柱子彩绘构图方法外,还有这种通过横向饰带将柱身分成多段,每段绘有圆窠,内坐佛像的构图法。
    
综上所述,从隋、古建材唐到五代十国柱子彩画艺术经历了由隋与唐初的质朴大方到中唐时期的华丽精致再到唐末五代的繁复粗糙的发展过程。隋和唐初为初创时期,柱子彩画承接南北朝时期的风格,唐末五代国力衰弱,开启了宋代小巧雅致的艺术风格。唯中唐柱子彩画艺术最能体现这一时期的大方自然、浑厚精致、绚丽华美的总体艺术格调。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柱子装饰
    宋代的建筑艺术与唐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宋代的文人阶层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超越了以前任何时代,他们所欣赏的审美趣味使得整个时代的建筑风格趋向细腻秀美,而少了唐时的豁达壮阔。而城市经济的发达又使人们逐渐关注现实生活,艺术中融入了许多世欲化的东西。统治两宋的理学思想更使宋代的艺术风格趋向严谨含蓄合理,但也失去了唐时的创造力。柱子彩画也受到了宋代总体的艺术格调的影响,表现出典雅平易的特点。研究宋代柱子彩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屋顶一是现存原实物;二是《营造法式》。
   
 对所能找到的仅有的实物遗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此时的柱子彩画也呈朱红暖色调,有以下几种情况。
   
 1、柱子通刷土朱,偶而在柱头上饰植物花纹、云纹等[34]
2   
 、柱头上绘有各种花纹,以仰覆莲为主,柱身则在红地上满饰植物花纹[35];或柱头与柱身连为一体,在红地上绘各种图案,以植物纹样为主[36]
   
 3、在通刷土朱的柱子上,古建材于柱头、柱中柱脚三处,绘莲花图案作箍头[37](6),这种装饰继承唐代的风格,在宋初时有所见,之后则很少出现,为遍地华样式所取代。
   
 《营造法式》对北宋时期不同等级的柱子装饰作了系统的总结,使我们能对宋代的柱子样式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营造法式》中描述了柱子彩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营造法式》柱子彩画,基本分成柱头、柱身、柱脚、柱 四个部分进行区分和彩绘,古建瓦用线道界分。柱彩画只有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三个高级别彩画才有,多作叠晕莲花,这可以使得本柱身与石柱础之间在视觉上有一个顺畅的过渡。
   
 2、柱头之长度与入柱额同高,而柱脚大多与柱头同高,其余为柱身,是柱子的主干,柱身通过叠晕线道与柱头、柱脚相隔。
   
 3、柱头之花纹为细锦、方胜等几何纹,取其静势,以衬托柱身的主体彩画,铝瓦柱脚彩画只有五彩遍装与解绿装有,纹样与柱头基本相似,碾玉装与柱身连成一体,直接落于柱之上。而丹粉与黄土刷饰的柱脚与柱头相通,一律刷丹。
   
 4、建筑装饰的等级制度鲜明地体现在柱子彩画中[38]
   
 5、柱身彩画是柱子彩画的主要装饰部位,以五彩遍装为例。柱头作细锦与琐纹,柱脚仅作细锦,柱质为青、红叠晕莲花,这些都是铺垫,规则的几何纹与莲瓣等静态纹样,以衬托柱身华丽而富于动态的装饰图案。柱身为海石榴花等一品花纹,铝瓦花纹中还间杂以飞凤等鸟类图像,还有用四入、四出等窠内,间以龙凤、化生等图样。其中龙凤、化生等动物、人物纹样才是柱子彩画的中心主题,柱身内的植物花纹,一般也只起到界定与衬托作用。其他几个品级的彩画,亦是如此。
   
 6、柱子彩画中,除了丹粉与黄土刷饰外,基本是以青绿冷色彩画为主[39]
   
 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铝瓦可以得出宋代柱子彩画的整体印象。
   
 1、彩画是柱子装饰的最主要的手段,雕刻柱子还偶有出现[40]。其他金玉、珠翠、锦绣等几乎不再用于柱子装饰。
   
 2、在唐代开始出现的青绿冷色调柱子彩画的萌芽,到北宋已相当成熟,并迅速发展到高峰,青瓦被记录在《营造法式》中,但未有实例支持《营造法式》的记载,之后迅速销声匿迹了。
   
 3、此时柱子彩画的叠晕已有明确的制度,不似唐代,还以晕染为主。
   
 4、大约以十世纪与十一世纪之交为界,前期彩画的施用几乎包括柱子的全部,它继承了唐代的诸多特点,并再向着繁丽华奢的方向发展。后期逐渐发展为只施用在梁架上,柱子全为通刷红色,不作彩绘,使建筑彩画艺术,繁简有所对比,强调了屋身的坚实感,琉璃瓦突出檐下阴景部分丰富的光、色、形的变化,是彩画渐趋成熟的表现。
   
 元是宋与明清之连接点,历史不足百年,其柱子彩画多传承于宋代,但保持其蒙古族本身的文化特征。其强盛的国力,支持其建筑装饰的繁在方和略显粗糙。元大都大明殿内的大柱,也是通刷朱红。铜瓦大明殿两侧的配殿,用"镂花龙延香间白玉"饰柱。广寒殿柱上刻有蟠龙,使"矫蹇于丹楹之上。"[41]山西黄城永乐宫的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的柱子也是通刷朱红。可见元代的柱子施以通刷朱红为主要保护装饰手段,只是在统治阶段的宫殿内,柱子上有奢华的装饰,如金银铜等金属装饰、玉器、木雕刻等材料装饰柱子,但已不是主流。而柱子上已不作青绿冷色。
   
 经过元代到了明清,建筑整体艺术发展到其巅峰状态。而柱子彩画发展到此时,北方官式做法柱身已不作彩画,只通刷土朱,柱头彩画只作为额枋的延续而存在,图案、色彩与额枋统一考虑。于是建筑彩画就限定在檐下上架部分。柱身素平,而显得有力量,才能在在视觉上支撑庞大的屋顶,而实际上,柱子间距加大,金属瓦柱身增高,截面积变小,若再其上刻绘花纹,就会有繁琐、纤弱无力支撑之感。
   
 以上回顾了我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的发展历程,可知柱子上用颜料进行涂刷和彩绘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到隋唐成为柱子装饰的主流,宋以后更是取得了一统的地位。在整个柱子彩画的发展过程中,朱红色一直是基本色调,除了在早期(春秋时代)青瓦用不同颜色涂刷柱子外,只有《营造法式》中记载了大量以青绿为主的冷色调柱子彩画。柱子彩画经历了由早期的质朴到唐宋的华丽,再到明清的简单的过程,宋代是它的顶峰。柱子装饰的另一种主要形式雕刻在秦汉和南北朝时期最为盛行,然后逐渐走下坡路,但由于其强烈的装饰效果,在皇宫、佛等重要建筑中得以保存,一直处于衰而未绝的状态之中。其他,如金玉、锦绣等材料对柱子的装饰仅在特别华丽高档瓦的建筑中所有出现,从来不是柱子装饰的主流。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柱子装饰在早期与上架部分连为一体,后来逐渐有所分离,柱子装饰的独立性也逐渐表现出来,到了明清,二者便完全分开了。


【金属瓦行业领先品牌】西安金属瓦价格_金属瓦生产厂家_仿古瓦厂家价格_仿古金属瓦规格-西安东申景观(金属瓦www.dongshen6.com网)

版权所有 © 2012 西安东申景观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科技六路橡树街区D座2501室  电话 :029-84521182 13572804784
技术支持: 仿古金属瓦 网站地图 XML地图 仿古金属瓦 仿古铝瓦 仿古瓦 铝瓦 铜瓦 金属瓦 古建瓦 铝合金瓦

首页|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产品中心| 成功案例|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客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