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通桥网
古长安是中国古代佛、道及伊斯兰教的集中地、融合地、传播地,保护、发掘、利用西安有益的宗教文化资源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制定宗教文化资源保护政策及地方法规,采取综合保护措施,对宗教祖庭及庙宇遗址集中的宗教文化带,要确保历史环境的完整性;对名刹古寺的文化遗址保护用地要从城市规划上予以保证。支持祖庭大寺开展宗教朝觐旅游、文化交流和正常的法事活动。
重点保护周、秦、汉、唐重大遗址和陵墓保护区域。统一划分城市功能区,把周丰镐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及唐大明宫遗址等作为城市组团间的隔离绿地。结合古遗址的特点和地理环境,用不同的绿化手段来标识曾有的宫殿、城墙,建设遗址公园、博物苑,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风貌。陵墓要实行严格保护,在控制性保护区内,严禁挖塘取土和进行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建设;在相对保护区,可根据城市规划进行与文化主题及周边环境相协调的主题园区,探索保护与利用良性互动的途径。
西安文化氛围浓厚,应注重现代文化建设。现代文化建设该加强特色,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要确定一些战略性项目,并长期延续下去。要充分发挥科技、教育、文化及装备制造业优势和地区辐射能力,形成旅游、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文化等优势产业集群。建立国防工业、装备业、高新技术研发和生产三大基地。
改变以往城市建设重物不重人的倾向,将广大市民作为建设西安文化体系的主体和主要工作对象。提升现有的西安人文研究机构的工作能力、研究、水平。建立一批西安历史名人纪念馆、开设市民讲座、学校开设乡土教育。西安的每一个区应拥有自己的文化的特色。对于西安而言,在穿行历史的长廊中不同的街区和不同景点之间应产生一种探究寻真的精神。
本文来自铜桥网http://www.dongshen6.com
|